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单选
1.中国近代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但是,在某个阶段、某个时期,阶级矛盾也会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根源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2.清朝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南京条约》
3.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 工人阶级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点击关注】5.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 当。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不容抹杀的基本的历史事实,即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
6.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近代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7.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中国被迫把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马 关 条 约》
9.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10.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 1876年3月,受命率兵展开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的是:左宗棠
12.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 林则徐
- 《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相似之处在于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 以下属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提出的口号的是:“振兴中华”
16.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7.早在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就提出:“ 亟 拯 斯 民 于 水 火 , 切 扶 大厦之将倾”
18.率先发出”振兴中华”呐喊的是: 孙 中 山
多 选
1.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是: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各侵略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其中主要有: 中 法 《 黄 埔 条 约 》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1876年3月,左宗棠受命率兵展开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收复了新疆。收复新疆: 一举粉碎了分裂势力;捍卫了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7.下列条约中涉及香港的有: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北京条约》;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8.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共同瓜分中国和对中国实行直接殖民统治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9.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的主张,主要有: 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
-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 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思想;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1.以下属于甲午战争爆发后救亡图存言论的是: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振兴中华;救亡图存
12.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 成分,它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始终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的阻碍包括: 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单选
19.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的中心是: 解决土地问题
20.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资 政 新 篇》
-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2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洪仁玕《资政新篇》提出的主张
24.以下对洋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5.洋务派所标榜的洋务运动的目标是A. “自强”“求富”
26.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中,采取官督商办方式的企业基本上是: 资本主义性质的
27.中国近代教育开始于: 洋务运动时期
28.决定洋务运动必然失败命运的原因是: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9.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戊戌维新运动
31.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 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末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侯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多选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 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1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具有封建性、对外依赖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7.下列关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表述正确的有: 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 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等问题展开;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
新型知识分子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 19世纪90年代末中国出现戊戌维新运动不是偶然的,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惨败造成的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
19.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说来,主要有: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又没有发动群众;维新派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20.康有为等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与守旧派开展了一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的论战。这场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是: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2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 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3.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单选
32.标志着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 《辛丑条约》的签订
33.清政府于1901年宣布实行“新政”以后,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
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9年的君主立宪方案。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延 续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3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中 国同盟会
35.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对应的是: 民权主义
36.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 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为此,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
3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所采用的方法是: 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
38.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是“要将满洲政府所有
压制人民之手段、专制不平之政治、暴虐残忍之刑罚、勒派加抽之苛捐与及满洲政府所纵容之虎狼官 吏, 一切扫除”。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要: 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
39.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40.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序幕的事件是:辛亥革命
4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2.之所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是因为它: 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43.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 企图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
44.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4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从根源上讲,在于: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6.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辛亥革命则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两者的共同点是: 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多选
24.辛亥革命的发生,是: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
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25.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 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26.1905年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 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7.1905年至1907年间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 弱点,主要表现在革命派: 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2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9.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30.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党;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纲领;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国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分设行政、司法、立法机关
32.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中 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座里程碑; 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3.辛亥革命: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4.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主要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5.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有: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都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36.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 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 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7.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 错误,主要是: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38.说辛亥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 近 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9.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 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单选
47.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选项内容不正确的是: 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48.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 实现在中国建设西
49.关于五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50.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急先锋的是: 五四运动
51.五四运动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 的口号。这表明: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进到了理性的认识阶段
52.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
53.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 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爱国主义
54.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的著作是: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5.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队伍,主要是由三种人组成的,其主体部分是: 五四运动的左 翼骨王
56.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工人阶级的政治大罢工
57.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统一战线政策的是: 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
5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6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下选项中正确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合作双方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
6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 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62.毛泽东对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予以高度评价: “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以下对新三民主义的“新”的理解错误的是:在民主主义中强调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 国的唯一出路
63.1924年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5年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掀 起这一大革命高潮的起点是: 五卅运动
6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 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所谓大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指: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6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 伟大建党精神
多选
40.1915年兴起的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个性解放;提倡新文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4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于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批判孔学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切中时弊的
42.李大钊指出: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 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 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陈独秀也说过“孔学优点,仆未尝 不服膺”这样的话。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孔学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没有把孔学说得一 无是处;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
43.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在社会上掀起了 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 北大红楼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因为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
4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 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主要表现是: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 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 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46.五四运动: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 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 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47.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8.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在于: 十月革命发 生在其国情与中国相同或近似的俄国,因而对中国先进分子具有特殊吸引力;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 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 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 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49.1920年之所以会在中国出版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并很快销售一空,是因为: 当时的 中国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五四 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广泛传播
50.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 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 村去” “到民间去”
51.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了的工作主要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52.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是一个区别于第 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
5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4.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是: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55.中共二大开创了中共创建史上的多个“第一”,其中包括: 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56.1924年1月,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 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主要表现在: 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57.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之所以被称作大革命,是因为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
58.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的政治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提出者;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 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59.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反革命力量强大,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党当时处于幼 年时期,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 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错误的指导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单选
66.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在全 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67.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 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68.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的不同在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69.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
70.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的是:八七会议
7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
72.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奠基于: 三湾改编
73.以下著作中,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7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的土地法是: 《井冈山土地法》
75.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 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以下与毛泽东等制定的土地分配方法不符合的是: 按劳动力而不是按人口平分土地
76.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能够得以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 紧紧地依靠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7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建立了不同性质的革命政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 工农民主专政
78.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在于: 党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79.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80.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81.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82.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作了系统阐述。毛泽东系统地说明了党的政治策略上的诸问题的著作是:《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83.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严重的: 教 条主义多选
60.大革命失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 共产党从失败的危局中开出了新局,表现在:举行了武装抵抗,创建了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1.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的大事是: 将党所掌握和 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向
6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集中体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63.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4.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一文中提出和阐述的重要的思想有: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6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66.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中存在并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规定,主要有: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67.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即: 依 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6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的土地分配方法包括: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9.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 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70.遵义会议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因为它 A.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D.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71.遵义会议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C.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D.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72.长征精神,是A.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B.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73.长征的胜利A.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B.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 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 的战略转移 D.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选
单选
84.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抗日战争: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85.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6.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标志这一变化的文件是: 《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87 .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作出一个重大政策调整,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逼蒋抗日”
8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89.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 建立广
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0.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91.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时期是在: 卢沟桥事变后
92.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战略相持阶段
9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
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1/3。以下属于“三三制”原则中所说的中间派的是: 开明绅士
95.抗日战争时期,为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毛泽东提出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总方针是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96.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97.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 整顿文风。整风运动的重点是 C.反对教条主义
98.最早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 D.中共七大
99.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的成熟是指 C.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
100.延安精神的精髓是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01.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的是 D.台湾以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
10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103.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的事件是B.抗日战争的胜利
104.伟大抗战精神中体现爱国情怀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选
74.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 奋起抵抗。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75.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76.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一文,使全国人民对抗战的进程和前途有了清晰的认识,极大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论持久战》一文 A.分析了抗日战争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国土小人口少我国土大人口多、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的特点B.准确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由防御到 相持、最后到反攻的三个阶段 C.系统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依靠力量和战略战术
7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 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A.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 B.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C.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 团结的方针
78.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的政策,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 作抗日,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口号有: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 巩 固 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7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策略总方针是: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 固势力
8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开明绅士
8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对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一步步取得胜利
82.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同顽固派作斗争必须坚持: 有节;有理;有利
8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抗 日民主根据地政权是: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 们的政权;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84.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的重要性体现在: 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明 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
85.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为了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的任务是: 普遍地、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 习我们的历史遗产并给以批判的总结;调查研究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性
86.全党整风是以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开始的。之所以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原因在于:由于条件的限制,遵义会议以来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的清理; 随着党的队伍的扩大,二大批出身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新党员身上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老党员要适应新形势,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
87.整风运动: 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 党八股;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88.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决议》:
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标志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89 .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90.中共七大 A.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B.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C.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
91.中共七大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 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C.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自我批评的作风
92.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告“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并在台北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此前,国际上已经有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从法律上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些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有A. 《开罗宣言》B.《波茨坦公告》C.《日本投降条款 》
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 A.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人民的胜利、世界人民的胜利
9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A.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B.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C. 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 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 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9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当年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原因在于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B.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C.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D.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
96.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 B.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持久战的战略和正确的策略 D.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单选
105.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B.和平、民主、团结
106.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 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府组 织等五项协议。会议闭幕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要求全党准备为坚决实现政协协议而奋 斗。同时提出,必须提高警惕,注意“阵地的保持与继续取得”,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并指出,目前解放区的中心工作是: 练兵、减租与生产
107.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的文件是: 《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08.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的是: 土地制度改革
109.中国的民主党派,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民主党派是: 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110.中国各民主党派从成立的时候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
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这是因为: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 本上是一致的
111.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的事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12.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北京)隆重开幕。这次会议与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不同在于: 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
113.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曾经被人称作“开万国未有之奇”的一种现象是: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114.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
11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16.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必须保持的党的作风是: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 斗的作风
117.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其原因主要是: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118.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多选
97.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是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但是,1945年8月,蒋介石还是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是因为: 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远在西南、西北后方;国民党完成内战部署需要相当的时间; 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
98.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其目的在于: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 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99.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内战。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 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100.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清醒估计国内外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 打败他。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101.解放战争时期,为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制度改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102.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这: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103.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说明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104.1949年3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提出了“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
10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 形式;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并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基础;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06.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 “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
张: 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方法上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
107.促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因素有: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 结的政策;民主党派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民主党派在斗争的实践中自愿地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标志着: 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 利;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09.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基本的胜利。
中国革命胜利具有的伟大意义在于: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改变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道路;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道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1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这里所讲的根本社会条件包括: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 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111.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主要的法宝是: 统 一 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12.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为此,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 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选
119.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 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的是: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个体经济
121.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以下属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122.1950年至1953年春,土改在新解放区进行。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相比,这次土改在政策上的一个大的变化是:由对富农征收多余的土地财产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
12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24.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以下不属于三大外交方针的是: “真正不结盟”
-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10月结束。这一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26.1952年6月,在“三反” “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际,毛泽东 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说明: 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成为
必要
127.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以下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在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形式是: 全行业公私合营
128.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以下不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的是: 统购统销
12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其中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130.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开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中国: 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131.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7月召开的一 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一五”计划确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突出的核心要点是集中主要力量: 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32.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3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土大关系》的报告
135.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提出的方针是: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36.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37.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38.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39.1961年1月,中共召开八届九中全会。全会决定了从1961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这是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的重大转变。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多选
11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 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 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15.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 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考验。这些严重的困难和紧迫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能不能:保卫住革命胜 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经受住全国执政的新考验,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116.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五种经济成分中,属于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
117.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彰显了新中国的 大国地位;有力地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118.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为了配合“三反” 运动,1952年年初,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五反”运动: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初步改变了私营企业的性质;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19.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经济成分包括: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1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以下属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表现的有: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21.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是: 党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治条件的新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及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符合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规律的
122.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 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首要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2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4.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在以下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在性质上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形式是: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农业初级社;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25.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 有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
126.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28.毛泽东提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应坚持的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29.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出: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130.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主要内容有:提 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提出把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31.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在 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这里所说的“不同 的” “情况”是指: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132.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主要有:在政
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其重大意义包括:占世界人口近1/4的中 国人民在联合国有了真正代表;联合国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得到切实增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得到空前壮大
134.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实现了中华 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 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 础;向世界庄严宣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单选
140.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是: 《解放思想,
141.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2.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对《决议》的起草提出了指导原则,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 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
14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提法: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矛盾
14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 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提出的,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中共十二大
146.中共十三大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47.中共十五大提出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48.中共十六大提出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49.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中共十四大
多选
13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 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13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称为思想解放运动的有: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37.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38.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9.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 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 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 一了全党思想;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40.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14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单选
1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于: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15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的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152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3.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中,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是: 学史力行
15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55.既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的是:走自己的路
15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多选
14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143.中共十九大的主要贡献有: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14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 新时代改革开放 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146.在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 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 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
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4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 全面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基础上,以更宏阔的视角,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 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14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 史经验,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 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14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真题资料,学长学姐免费答疑,专业课一对一辅导,关注公众号:“卡巴学长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