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版(毛中特)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单选 (P60)
1.1938 年 9 月 至 1 1 月召开的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这段话是要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多 选 (P69-P70)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点击关注】1.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创造新的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具体说来,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 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 时代内涵;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党坚定信仰信念的根本所在;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6.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单 选 (P60-P61)
4.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5.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是: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
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开始形成)的标志是提出并深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7.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阶段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10.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的主题是: 中国革命和建设
11.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最初的明确表述是: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多 选 (P70-P71)
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内容是:分 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即如何领导农民斗争的问题
9.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 本主义》等著作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这就是: 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依托农村革命根据地去反对依靠城市进攻农村的强大敌人,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长期斗争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的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到敌我力量强弱发生转化,再攻占中心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10.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系统分析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详细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联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找到了正确方法
11.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集中体现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毛泽
东著作主要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2.实事求是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13.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4.独立自主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单选 (P61-P64)
1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这里所说的“完整”是指在革命的对象中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
15.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变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16.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领导权问题
17.工人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是: 对于农民的领导
-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属于:“ 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
- “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20.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属于右倾错误的是: “二次革命论”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
2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左”倾错误的人提出“毕其功于一役”的主张,搞所谓的“无间 断”革命,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 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2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右倾错误的人提出“二次革命论”,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是: 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减租减息
2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
2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2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武装斗争
29.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0.毛泽东说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毛泽东赠给的“三样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1.中国革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是由: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决定的
32.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必须实行的方针是: 又联合又斗争
3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独立自主
3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作为统一战线的基础的联盟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35.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中,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6.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这里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7.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就思想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多 选 (P71-P74)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1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的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它有新的领导力量, 即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有了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8.毛泽东提出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19.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毛泽东这段话的含义是: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0.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说法正确的有: 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 则
21.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2.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 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着,成为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23.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纲领的原因在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
24.党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民,是因为: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25.1928—1930 年,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 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这些著作主要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
26.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 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 义的压迫
2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 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
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 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正确的政策
2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 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有: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29.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指: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31.中国革命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32.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是指: 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34.从总体上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辅助性的,但又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爱国的阶级,在政治上有影响力, 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这个联盟,才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只有建立这个联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只有建 立这个联盟,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35.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有: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是: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以无产 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 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37.毛泽东在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时归纳的既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也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的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3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的意义,主要有: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 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 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指导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 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 (P64-P65)
38.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重性质,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
3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4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国营经济
41.建国初期,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种两面性是指: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4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主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 初级合作社
45.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高级社在性质上相一致的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6.在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中,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办法是:四马分肥
4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的性质:
4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同资本家在企业外部的合作是指: 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多选 (P74-P77)
3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
40.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4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2.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3.对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及其他党的领导人先后有过的思路是: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
44.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表现是: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45.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依据有: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已居于相对强大的 地位,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 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家在 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 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
48.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的前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文化上的前提;改造我国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49.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泽东分析我国农民的两大积极性是指:个 体经济积极性;互助合作积极性
50.我国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主要有: 用和平赎 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1.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52.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
53.以下逐步过渡的形式中,在性质上相一致的过渡形式是: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4.三大改造时,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经销代销
55.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和第二步,利润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四马分肥”。“四马”具体是指: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56.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其原因在于: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强 大的国营经济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57.国家资本主义: 是与社会主义直接相联系的、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58.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正确的有: 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 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 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5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 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60.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是: 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政策的必然趋势;经济运行中计划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更好地从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安排生产,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6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具体做法是: 以企业为基地,“量才使用,适当照顾”; 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
62.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它的优点在于: 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3.我国在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其内容主要有: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64.1956 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此开始
6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 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单 选 (P65-P66)
49.成为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5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51.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这里所说的“不
同的”“情况”是指: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53.在政治思想领域,毛泽东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是:“ 团结 — 批评 — 团结”
5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强调要正确处理: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55.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有别于: 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多 选 (P77-P78)
66.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新思想主要有: 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以苏为鉴;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67.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68.《论十大关系》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69.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70.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指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 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 全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得到解决
71.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原则主要有: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72.毛泽东为帮助广大人民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判断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是非、辨别香花和毒草提出六条政治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 导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73.毛泽东提出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是: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7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
程中形成的理论有: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以农、 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单 选 (P66)
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命题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8.邓小平理论主题的形成是:党的十二大上
- 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始于:1992年的南方谈话
60.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大
多选 (P79)
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 新趋势的深刻把握;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认真总结;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76.邓小平理论是在: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 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国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77.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 质区别;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7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的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 思主义政党
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战胜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界等一切风险和挑战的精神支柱;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我们党 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单选 (P67-P68)
61.邓小平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2.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 基本途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6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改革
69.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是认识到: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70.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7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 一个中国
多选 (P79-P80)
8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因为它: 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8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8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从而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84.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86.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正确的有: 它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
87.“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
88.邓小平提出了党际关系的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 (×和平共处)
89.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单选 (P68)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发展
7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7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78.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是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经济成分
多选 (P81)
90.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的有: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 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 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92.新的“三步走”战略的内容是: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 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建党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 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9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文明进 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是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作出的 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
单选 (P68)
7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80.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和:整体性
8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82.科学发展观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83.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多选 (P81-82)
96.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98.坚持以人为本就要: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99.文明发展道路的内容有;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真题资料,学长学姐免费答疑,专业课一对一辅导,关注公众号:“卡巴学长考研”